《无问东西》:明白为何拼命也要考清华

2018年01月29日 01:03  作者:管理员

被“尘封”了6年的《无问西东》电影终于上映了。

尽管很多人评论说电影刻意煽情,尴尬的配乐、剪辑不连贯等导致剧情割裂等“不完美”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多人看完感慨 地说“好想继续读书啊” “当初应该拼了命也要考上清华北大的”……

这也印证了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电影讲述的是四代清华学子的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整整跨越了1个世纪。

“无问西东”一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讲的是清华,又不仅仅是清华。

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

建校时,因为经费不足,他们用茅草和铁皮做了屋顶。

在一节课堂里,暴雨捶打着铁皮发出巨大的噪音,学生们听不到物理老师的声音,于是老先生转身,在写满了公式的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静坐听雨”。

他们读诗,学理,看生物化石的模型,钻研哲学与人生。坐在一间教室的他们,也不知道各自的未来会迥然不同,但又百流归一。

原来,读书是一件美好而又享受的事情。


1

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我们总是对名校有着情结,憧憬在大学校园里的生活,但是总是容易迷失在前进的道路上。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在清华求学的吴岭澜(陈楚生饰)看不清自己的道路,国文和外语满分,物理成绩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怎么看他都是文科最好的苗子,他却学了实科(就是现在的理科)。他说,因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学了实科。他想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梅贻琦(祖峰饰)找他谈话,面对固执的吴岭澜,他没有上来就说理,反而为他沏了一盏茶,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问他对自己是否真实。

吴岭澜不解困惑地说:“我不关心是否对自己真实,每天我把自己交给书本,我心里就踏实。”

梅校长说:“你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2

我每天都好忙,但是却不知道忙什么


“我每天都好忙,但是却不知道忙什么”。这是很多同学每天忙碌了一天之后躺在床上的心声。

我们不是没有目标,但是就是目标好遥远,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

很多同学高中三年的目标就是考一所好的高中,好的大学。

但是这个目标太过庞大,导致在执行的时候就开始放弃梦想。

到底我要怎么做?

01 像剥洋葱一样分解目标

任何目标都是需要被分解的,你要尽量把它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才可以。解出的小目标,要做一个分解评估,分析这种分解是否有效,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分解方式。将目标细分到每天,甚至每小时。

02学习就是计划、执行和总结的一个闭环

有了小目标和终极目标,我们就可以计划、执行和总结,在这是一个闭环,也是循环体系。小目标是短期的目标,例如月考、期中考,终极目标是学考选考、期末考、模拟考、高考。完成无数个小目标之后,最后终极目标也就会实现了。

【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竖线,纸的左半边列的是时间的计划,纸的右半边列的是时间的总结。每半页的部分,都需要从最上面到最下面,标出时间序列表,可以从0点开始一直到24点,这些数字代表的是每天的时间。】

我们先使用纸的左半部分,将每天的计划写下来。请一定要颜色笔将时间段标记出来。

比如,每天6点半到7点半是背单词时间。


写完计划之后,就进行到了实施的部分。第二天醒来,开始写右半部分,按照昨天实际发生的事件,把昨天你做的事情,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依次还原出来。

此时,一定会存在三种情况

① 没有完成的事项;

② 多完成的事项,这些事项没有在日程中;

③ 计划预估时间不一致的事项,多用了时间或者少用了时间。

在这三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在右半边纸上,把变动的情况,用小星星标出来。这其实就是与左半边的纸不一致的地方,也是在时间计划方面能力的不足,这就是总结。

3

学习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你的“有缘人”

回归电影中,很多人都羡慕电影中的吴岭澜遇到他的人生导师,指引他人生的方向。

他告诉吴岭澜:“所谓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最后的吴岭澜遵从自己的初心,弃理从文,成为了清华的老师。

希望正在读高中的你们也能遇到自己人生的导师,指引前行,找到人生的梦想。

学习不总是为了考试,就好像我为清华而奋斗不是为了成全父母的期望,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后,白羊帮主想送给大家一句话

愿你有走南闯北的勇气,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