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资深教师助你学考选考复习冲刺

2018年04月02日 08:36  作者:管理员

4月学考选考就要来了。同学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除了知识性复习外,在答题上还能做哪些改进?这里特邀各学科一线教师,梳理答题时的注意事项。今天,选考物理、政治、生物和历史的同学不妨仔细看看。

物理

作答顺序

一般来说,学考选考物理试题按照难度系数从低到高编排,考生答题时可顺序作答。如果作答中,遇到较难的题目“卡住”时,则应该设置一个合理的“底线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则果断跳到下一个题目继续作答,以免影响到整张试卷的作答进度。

解题技巧

1.全面覆盖,把握关键

审题应仔细,要把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光滑”、“恰好”等)圈出来,以便及时“回顾”。尤其要看清题目设问。

2.画图辅助,图文并重

物理解题的过程往往是将题干文字描述转化为相应物理模型的过程,这就是通常说的“建模”。要完成好这个过程,需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较为直观的图象或示意图等——例如运动学中的x-t、v-t图象,物体运动的过程示意图,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轨迹图等。这些图象更利于考生对题目的理解和作答。

3.分类讨论,注意多解

4.就题论题,避免定势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规律,学生答题时可能会发现平时强调的知识、结论在考场中并没有派上用场,这是因为考题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就题论题,避开思维定势,科学作答。

答题规范

在高考评卷中,要求计算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现就如何规范作答举例如下:

3.科学的书面表达

在答题的过程中,保持卷面整洁且表意清晰。

4.合理的答案形式

①对于矢量的回答除了大小还得回答方向,例如问物体在2s末的“速度”,则不但要计算回答出速度的大小“4m/s”,还要写上此刻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若答案是“-4m/s”,则应该回答出负号的含义(即方向)。

②对于方向的描述一定要精准确定。

如图所示的方向应描述为“与x轴正向夹30°斜向上”。

③如果答案是数字,则要注意题目中对计算结果的要求,是保留几位小数还是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若题目没有明确的要求,则默认保留两到三位有效数字;若该物理量是有单位的,则在数字后面一定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填涂提醒

选择题建议全部做好以后再填涂,填涂的时候一定要用指定的铅笔(2B)进行规范的填涂,若涂错则尽量擦干净以后再重新填涂。

填空题(即实验题)有可能涉及到作图问题,例如画伏安特性曲线、电路连线等,此时建议先用铅笔作图,等确定后再用黑色签字笔描一遍。

若答题时弄错题号顺序,则一定要及时举手报告监考老师,切不可自己随意用“指示线条”表示,以免失分。

综上所述,只要考场中冷静细致,注意细节,自信而不盲目,就一定能够发挥出满意的水平。

(本文作者:梁恒   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

答题误区

纵观浙江省五次选考思想政治答题情况,主观题得分率一般不超过50%。考生在主观题答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漫天撒网,面面俱到

主观题的知识要求历来都比较明确,范围都有所限定。可阅卷中还是经常发现,部分考生不是根据设问需要书写相关的知识点,而是把自己所背的和这个原理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一股脑写上去。原理写得大而全,理论层次不清晰,得分少得可怜。

2.事理脱节,空泛而谈

回答主观题时,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有效提取试题材料的信息,不能根据设问指向筛选、重组相关信息。主要体现在:一是大段照搬材料,材料和原理互不相干;二是材料虽有所整合,但和原理的关联度不够。

3.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不是先仔细审题,而是怕时间不够,一看完题目就匆忙落笔,边想边写,结果有些原理材料没体现,有些意思重复,写到最后发现最重要的漏写了,但是空间没有了。学生回答时的这种“一蹴而就”,导致语言不通,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这与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够用学科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述的要求相去甚远。

4.缺乏规范,严谨不够

答题时没有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或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如2017年11月选考卷第38题将“经济手段”写成“市场经济手段”“经济”“金融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只能拿1分。部分考生在表述中甚至夹杂有错别字。新高考以来,考生超出方框答题现象大为减少,但字太大或太小、行距过大或过小、整体不美观,字迹潦草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答题建议

分析与总结历年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失误,笔者认为,考生要在考试中有效作答,必须掌握一定的考试策略,回答主观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夯基建体,灵活准确调动知识

《考试说明》(2016版)对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中共有53个a级考点 ,126个b级考点和40个c级考点。不仅是a级考点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b、c级考点也必须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理解、分析、探究和说明。把握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试题的常规武器。新课改以来浙江省主观题设问的要求都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如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指出“大路货”苹果“价低”原因(2016年4月选考39题);从“价值规律”角度,简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2017年11月选考38题)等等。这需要考生对考点准确无误、科学规范地进行表述,熟悉理论点的每个层次和具体内容。但考生在复习时也不能孤立地死记硬背每个考点,否则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材料分析。甚至有些考生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中记忆会短暂空白,一时想不起原理,严重影响得分和自身情绪。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一定要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把握,从整本书、单元、课、框、目逐步建立起知识的树形结构,这种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和框架的构建,有利于考生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准确地调用所需知识作答,赢得信心和时间。

2.细审快答,材料原理有机融合

若要做到这点,则除了平时复习中强化主观题的练习,考试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关键所在。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审题。

首先审设问,从设问中明确三块内容:一是确定题型,即问题方向,如选考中原因类主观题出现较多,指向直接明确;二是确定知识范围,如框题、目题或小知识点等范围,即理论依据;三是材料指向,即问题中对材料的限定,这是很关键的点。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说明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2016年10月选考卷38题),考生审题时确定该题属于意义类,表述时可以用“有利于”。明确知识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属于目题范围。材料指向为“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组织答案时必须紧紧围绕该点进行论述。

其次是审材料。可先泛读一遍,提炼材料的主旨、划分材料层次;再根据设问中对材料限定的要求,认真精读材料,提取整合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将理论层次和材料信息进行有机融合,体现语言美和逻辑美的统一。如“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万山区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2017年11月选考39题),考生一定要把理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的三个层次“矛盾双方、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在材料中鲜明地体现出来,所以必须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资源枯竭的死地、因地制宜、一系列改造、旅游热点”才能拿到满分。

3.过渡总结,开头结尾互相呼应

浙江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答案的编写历来注重开始的过渡和结尾的总结提升。新高考背景下,这一传统要求在加试题《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综合题中体现最为明显。五次选考卷中该部分都是主观题中得分率最低、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道题。考生在答题时尤其要注意仔细审题,这样理论与材料的结合度更高。考生可采用“代入法”,如果提炼不出更为精准的语言,哪怕是照搬材料和设问也要注意过渡和总结部分的书写。如2017年11月40题第2问答案开头“美国两党制是美式民主的重要内容”,结尾“由此说明,美式民主不是民主的典范,国际社会和许多美国老百姓对美式民主深感失望是有道理的”,看似完全照搬材料和设问的两句话,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得分点。

4.突出重点,规范有序组织答案

新高考背景下,大部分考生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答案的编写,当然要求也会更高。首先切记答案一定要分层分点,但也不能过多,每个点应该包含“原理+层次+材料”,最多不要超过四点。其次,答案一定要主次分明,最有把握的重点语句一定要写在最醒目的位置。另外,一定要看清设问要求,如2017年11月选考卷中41题第1问“从著作权角度,说明本案中的当事人侵犯了叶某的哪些权利”,答案中没有点明侵权主体的,不得分。最后,切忌画蛇添足,考生虽写了一堆知识原理但又未表明正确答案的,这是不得分的。如2017年11月选考卷中38题第1问,宏观调控三种手段全写就不得分。

(本文作者:胡震芳   高级教师 )

生物

在学考、选考相结合的高考模式下,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者紧扣生物学核心素养,从多方面进行考查。所以题干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定位考点,有效地将题干信息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这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转化信息,化繁为简

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有不同呈现方式,如文字、图、表等,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迁移,转化成熟悉、直观,与教材最为接近的信息表达方式,然后再进行判断,我们就可明确问题指向。比如当题干文字繁琐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将文字信息迁移转换成图表;当题干以不熟悉的图表呈现时,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正确识别点、折线或柱状图等,提取有效信息转换为可用信息,最终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解答。

解法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先通过DNA和染色体数量关系,准确判定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时间,再根据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对选项进行判定。考生可能不够熟悉用柱形图表示DNA和染色体数量关系,而且甲、丙两图完全一致,也造成一定干扰,所以建议考生先回顾细胞分裂图,将题干信息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如图)

整合信息,定位考点

考试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场景而无从下手,新的背景材料一般是已知情境赋予新意或全新情境。这类试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内容就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理清题目表达的含义,找到反映题目本质的关键词句,即所谓的题眼,将陌生情境或材料中蕴藏的新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对比整合,抓住题眼,准确定位考点,确定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该问题,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例2(2017年11月卷第32题)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

(3)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制______   ,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以______    的标准曲线。第二步,样品处理。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______ 。第三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解法总结:此题乍一看题干,会直接定位考点是“酿酒和果醋的制作”,但在第三小题中出现了对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这是在平时实验中没有涉及的,考生感到陌生。仔细审题,找到关键词“光电比色法测定”,和所学知识进行比对发现,此小题的考点是“亚硝酸盐的测定”。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知识迁移引用到此题中,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葡萄糖标准溶液,葡萄糖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

找到题干中的“题眼”,准确定位考点,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

挖掘信息,完善题干

现行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将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等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这些知识点有些是以文字形式呈现,有些则以图表形式呈现,所以我们要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能力, 挖掘这些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的信息条件,为解题所用。

解法总结:此题先抓住题干中提到的“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信息,明确考题中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进而猜测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再抓住“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这个信息,由此推测同一对基因可能在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出现两次或多次。

充分挖掘题干中所隐藏的信息,做出合理推测,再利用题干所给的其他条件进行验证,做出准确判定。

(本文作者:徐猷    高级教师)

历史

古人云:“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刻苦努力固然是成功的根本,然而决胜考场不仅需要勤学苦练,也需及时回顾和反思,尤其是考场经验的总结。在四月考试即将到来的日子把教学和评卷过程中的几点所感送给各位,希望对你们考试成功有所助力。

勇于亮剑,所向披靡

传说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也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最后倒在对手的剑下,亦虽败犹荣,这就是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精神。

同学们上了考场首先要充满自信,敢于亮剑,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坐在考场等待开考时,可尝试深呼吸三次。然后在心里大声说三遍:“我是最棒的,我肯定会成功的。”这样不断地重复直至开考。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是一种提醒和指令,它会使我们充满自信心和行动力。希望各位都能带着“亮剑”精神迎战这场考试,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谋定后动,知止有得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思是谋划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才能够有所收获。对考生来说,“谋”和“知”就是审题的过程,如同作战用兵的战略战术,三思而后行才能实现“未战而庙算胜”。

1.“谋”、“知”主题

每个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有主题,然而很多考生都忽略了对这个问题的考量。主题是试题的灵魂,是材料选择、组合和试题命制的凭依,也是答题的指导思想。对主题的把握,可以使考生跳脱题目的种种表象和陷阱,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高屋建瓴地俯视试题。

对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明确主题后更易于排除干扰项,做出正确选择。

例1 (2017年11月卷第22题)

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这一题如果明确主题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的独特地位,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那么答案不难判断。

对于主观题来说,明确主题可以预防偏题现象,有利于答案的思考和组织。主题主要体现在题号后的主题句,如果没有主题句也可以通过对该题全部材料和问题的迅速浏览来明确主题。

例2 (2016年4月卷第31题)(试题略)

该题的题号后没有主题句,但根据材料(出处、图示标题等)和设问可以明确此题主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成果。如果把握了这一主题,答第一题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时就不会漏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答本题第二小问“初步成果”时就不会漏答“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等。第二小题“企业制度”、“经济体制”等也容易得出答案。

对主题的把握除了要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即转换到命题者的角度来获得。笔者在二轮备考中就安排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每个通史专题命制8个选择题和1个材料题。学生利用课本资源(正文、知识链接、课后练习等)、辅导资料和试卷等进行原创或改编。从开始的叫苦连天到初见成效的欣喜,再到游刃有余的从容,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学生解题思维有了明显的提升,也产生了一些优质的命题。抓住材料叙事结构特点,材料与教材、设问的链接点,设问的限定词等从应试者和命题者两个视角进行对照,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

2.“谋”、“知”设问和材料

明确试题主题后,要进一步厘清设问和题干。

选择题主题明确后,还要审清题干时空、划出关键词、看清正向还是逆向、仔细推敲各备选项,最后确定符合题干的最佳选项。推敲备选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基本常识。出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结论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可以马上排除。

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比如,题干问的是结果,而备选项指的是背景,则排除此项。

推敲备选项是否与材料和题干有直接或必然的逻辑联系。即使备选项是正确的说法,但与本题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关联,也应排除。

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比如,A、B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设问为“……的根源”,A、B两项同时符合题意的情况下,则B项应排除。

推敲备选项是否带有绝对化倾向。如果备选项中出现“所有”、“彻底”“始终”、“一定”等具有绝对化倾向的限定词,要慎重选择。

主观题的主题确定后,先要“谋、知”设问,即明确设问四要素:答案范围、求答内容、方式提示、限定条件。

例3 (2017年11月卷第32题)(材料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答案范围:材料一和所学。要注意两种常用的问法。第一种“根据材料X回答……”、“概括材料……”等问法,从材料得出的直接或间接信息占答案的主要部分。第二种 “根据材料X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得出的信息占答案比例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判断。但无论哪一种问法,都要根据题意对材料的信息充分利用、合理解读。记住一个原则——试题材料无废话,存在即合理,尤其是材料出处出现“摘编自”、“据……整理”等字样。如检查时发现材料完全没用,则基本可以判定自己答案存在较大问题,应及时修改完善。

求答内容:启蒙思想的内容。一些考生却答成了启蒙思想的意义,典型的离题万里。

方式提示:指出。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指出、概括、说明、简述、分析、比较等,要明晰每种问法的具体要求。比如,“指出”不是联系比较、揭露本质、揭示趋势,而是简明列举、史实罗列。再如,“概括”不是摘抄原文、细节罗列、脱题发挥,而是浓缩提炼、勾勒本质。

限定条件:第一,17、18世纪;第二,体现人文主义发展。很多考生忽略了“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限定,泛泛而论,没有答出“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这些最能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运动的内容。其实每个试题都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等的限定,对答题内容的筛选至关重要。

接下来,“谋”、“知”材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通过“速读”、“精读”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同时厘清思路。要特别注意一些地方:材料出处(迅速进入材料情境、确定答题方向)、材料首尾(往往就是关键语句、答案要点)、标点符号(分号和省略号往往提示了并列的要点)等。

对于考生来说,试题“谋”、“知”是答题的前提,答题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不要急于行动,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

精心部署,赏心悦目

对设问和试题进行全方位的“谋”、“知”后,就可以下笔答题。主观题答题要精心部署,做到分数、逻辑、序号和书写的四位一体。

1.量分答题

一分一要点,最好比分数多答一点,比如2分小题答3个要点,3分小题答4个要点。

2.逻辑清晰

“背景”、“评价”、“作用”、“意义”等类问题的解答须有一定逻辑。比如,分析影响可从对象论(对相关的各个对象、区域和世界的影响)、两点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方面论(对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时段论(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结构出发,根据具体题目选择一个逻辑或几个逻辑的结合组织答题。再比如,历史背景可以从主客观(内因、外因)、方面论(经济、政治、思想)、直接和根本等逻辑着手。

3.要点化,序号化

从平时和学选考的批卷情况来看,能够做到要点化、序号化的答卷一般都是高分卷。每个要点都先概括,后说明,每一点都要把关键词和重要的结论放在前面,逗号隔开再简要解释。并且应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

4.书写规范

书写答题语,即在每个小问的答案前简要标明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如“作用:”、“条件:”等。同时要注意字迹清晰。

最后送大家四个字:天道酬勤。相信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必然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作者:刘畅   高级教师 )

原文均刊载于《浙江考试》期刊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