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苏跃飞解读招生政策

2018年06月13日 09:46  作者:管理员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苏跃飞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平稳过渡,“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形式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规避了专业调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按专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同时,考虑到了分段,确保了优秀生源录取到优质院校,并大大降低学生未录取的概率。

  又到一年高考季,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该如何利用新高考改革后平行志愿的填报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规则,填出一个满意的志愿呢?

  一、把握三个原则

  1.厘清填报模式,做到心中有数

  什么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即同一类、同一投档段次的招生院校专业(类)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以浙江省普通类考生为例,依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实考人数的20%、60%、90%分三段填报志愿。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第一个满足条件的志愿投档后,其后续志愿不再检索。

  了解志愿填报规则,才能根据规则,合理安排志愿。现下,浙江省志愿填报系统已非常人性化,每一段考生和家长可以直接下载与自己选考科目相符合的全部“专业+学校”剩余计划,然后可结合自身实际直接在电子表格上做初步筛选,确定自己的选择范围。

  2.“冲、稳、保”,合理排布80个志愿

  省考试院在录取方案公布之后,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了志愿填报的基本思路,即在填报志愿时,把握“冲、稳、保”的整体思路,在80个专业志愿中,前20-30个志愿“冲一冲”,中间20-30个志愿“稳一稳”,后20-30个志愿“保一保”。考生可以在此思路的基础上择校、择专业并对志愿排序进行合理优化。

  首先,以院校“梯度”为主线,选择5-10所院校,可考虑将前2-3所作为“冲”的院校,中间2-3所作为“稳”的院校,最后2-3所作为“保”的院校。接着在选择的所有院校中剔除不喜欢、选考科目不符、体检受限、单科受限的专业,初步筛选出拟报考的专业。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喜好及各专业往年分数线挑选出80个志愿。前20-30个志愿可以“冲一冲”,中间20-30个志愿“稳一稳”,最后20-30个作为“保一保”。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承受程度不同,进行调整。如果有特别心仪的地区、非常喜欢的院校,就应该在专业上拉开梯度,提高被该地区院校录取的可能性。若一心想报某类专业,要评估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衡量自己的分数是否能满足该类专业的分数线“溢价”区间,在有开设此专业的学校选择上拉开梯度,利用平行志愿可以跨段填报的规则,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提高录取可能性。另外,要尽量填满80个志愿,最大限度确保被录取的可能性。

  3.喜欢的?热门的?选择从“心”出发

  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往往会遇到选择“热门”专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苦恼,以及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烦恼。首先,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好专业。考生应结合自己的性格及兴趣特长进行考虑,一个人的特质和兴趣是在长期的环境和性格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是稳定、不易改变的。

  专业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中汲取知识,是一种快乐和幸运,反之,违背自己的初心和意志,追随大流,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过程和效果都无法保证。

  其次,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要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分数一般的考生,希望就读好学校,可选择相对冷门地区。而对专业有明确喜好的考生,所选学校各方面条件差不多时,建议优先考虑专业。

  二、避免三个误区

  1.  擦亮双眼,拒绝“野鸡”排行

  当下,各类排行榜层出不穷。“浙江十大高校”“全国十佳就业专业”“浙江省一类高职院校”等等。网上的各类排行榜,都可能是由不同的主办方,根据不同的评选规则,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产生的,其真实性和参考意义有待商榷。因此,考生和家长在看到各类似是而非的排行榜时,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避免盲从。

  2.  今日“热门” ≠ 毕业“热门”

  在填报志愿时,部分考生和家长也会更倾心于“热门”专业。事实上,专业的冷热取决于市场的现实需求,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填志愿时的“热门”专业不一定是毕业时依旧热门,当年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在几年后依然门可罗雀。往往很多相对冷门专业,如机械、电气等工科类专业,毕业时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是就业热门专业。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因时、因地而异,因此考生要关注“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布局与实施。

  3. 本段上线 ≠ 本段录取

  根据去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段的上线考生人数实际多于录取人数,所以上线考生不一定都能在本段投档录取。对自己的分数心理预期过高,一味“冲”高分专业,以及所有志愿都规划本段的考生,可能会有掉档风险。尤其是处于每段靠后位置的考生,特别需要注意。

  三、注重三个策略

  1.关注权威,把握真实院校水平

  根据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前3年各院校投档线和相应名次等信息,结合各院校招生章程,做出合理选择。那么,如何选学校呢?先看大学层次,在选择本科院校时,首选“985”“211”“双一流”,其次是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优势高校;在选择高职院校时,首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重点高职院校,其次选择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示范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再看办学实力,如师资力量、学科实力、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等。

  同时,理性避免唯分数论。部分考生仅仅将目光锁定在省会城市或“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然而这些热门地区的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的特征。

  2.选择专业,体验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考结束之后,可以尽量安排时间进行职业体验。你选择的专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你今后的职业走向,较早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可以进行更好的专业选择。职业体验就是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的有效方法之一。考生可通过各院校的招生网,经由院校提供的专业介绍、专业视频等资料或校园开放日、体验职业等活动了解专业。创造条件去观摩、体验尽可能多的职业真实状态,特别是感兴趣的职业,从中梳理出一个或几个可能的职业方向或倾向。

  3.提前了解转专业政策,灵活填报志愿

  各高校转专业政策宽严不一,因此志愿填报时若优先选择学校而又想兼顾专业,必须预先了解各院校的转专业政策。若心仪学校的转专业条件较为宽松,可多填报该院校的专业,特别是计划量大的专业,与同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可能分数就会相应地低一些。进校后再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转专业零门槛,让学生自由选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即可根据意愿申请转专业。

  志愿填报不能一撮而就,考生和家长应提早作好准备,广泛收集信息。合理定位,多多练习,科学排布志愿,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