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大学浙江中学校长会在杭举行

2017年05月09日 23:17  作者:管理员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作为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份,浙江省率先探路新高考改革,今年是第一年。新高考改革后高校如何招生?如何更好地与中学衔接以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近日,2017年清华大学浙江省中学校长会在杭州举行。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浙江招生组组长余潇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孙恒、副院长冯成火、计划发展处处长应朝帅,以及自镇海中学、杭州二中、学军中学等60多所浙江省中学的校长,共同参与座谈,就新高考改革的相关热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共同助力改革,促进培养。 

  会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首先介绍了2017年清华大学招生的三大特点:“大”“新”“更”。刘震解释说,“大”是指2017年清华大学将采取大类招生、管理和培养。2017年,清华在前期新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按照专业类填报志愿。 

  对于采用大类招生的优势,刘震表示:“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他强调,清华的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将在强化通识教育,大幅提高学生通识教育素养的基础上,帮学生找到最合适自己发展的专业,更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与促进,这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今年清华大学的两个新增本科培养项目,即社会科学学院新增了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以及外文系与世文院共建的世文班加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二是指今年清华新增的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包括土木类的交通工程专业和建筑类的风景园林专业。 

  “更”则指清华正在朝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奋力迈进。这样的清华更值得优秀中学生来选择和期待。 

  随后,刘震重点介绍了清华的招生培养理念。他说,清华大学始终认为“招生就是培养,招生为了培养,招生促进培养”,学校认为招生应当回归到教育本身,回归到人才培养本身。同时,招生应该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教书育人、力促教育公平。 

  我们注意到,清华大学章程中明确提出:要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这与新高考改革的宗旨和理念是一致的。据介绍,去年4月,清华发起了“iTsinghua学堂——名师大家进中学”系列巡讲活动,组织清华的名师大家赴中学开展讲座,迄今已组织160多场。“这种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清华选才育才的理念,极大拓展了中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学术志趣,”同时,清华启动了中学师资提升计划,进一步将大学教育资源与中学相衔接。 

  “清华在浙江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与我们的人才选拔理念高度契合,有助于将招生(选人)与培养(育人)衔接起来,让招生回归到教育本身,回归到人才培养本身,并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刘震说。 

  随后,中学校长就中学教育改革、大学中学教育衔接、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等内容进行探讨,孙恒院长就“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等中学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在讨论中,许多校长对今年清华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新变化非常关注。针对这些讨论焦点,清华大学招办副主任、浙江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组组长徐宁汉作了解释。 

  徐宁汉介绍,2017年清华将在浙江省围绕“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以学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校测试成绩为依据,继续开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为了进一步衔接浙江新高考改革,促使改革平稳落地,清华在今年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做了不少调整。第一,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清华对学考不设门槛要求,让他们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中去; 

  第二,清华对竞赛成绩未做门槛要求,给更多学生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机会,竞赛特长学生则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行选拔; 

  第三,为了实现科学选材,保障教育公平,今年清华学在浙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还特别增加了笔试环节,扩大了选拔范围,提高了入围资格比例; 

  第四,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志趣和选考科目,今年清华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还给出了6种不同考试科目组合,采用专业组的方式进行测试招生。此外,在综合评价机制方面也与浙江新高考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有机对接。 

  徐宁汉还提到,清华大学2017年即将推行的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对浙江考生来讲也是一大利好。“因为按照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有报考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按照专业来填报志愿,考生可以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照大类进行招生后,减少了考生的志愿填报难度,同时也兼顾了考生的专业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