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新高考志愿填报⑦

2017年06月20日 10:46  作者:管理员

支招1.jpg

本文作者: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处长、招办主任范建锋

高考是学生的人生大事,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学生一生命运的转折点。有些学生集中精力应对高考,取得了好成绩,但最后却输在志愿填报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今年新的填报方式很多家长反映填报志愿很棘手,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本人觉得有必要结合自身实践来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并通过理顺5对关系给考生和家长提点建议,以期借鉴。

信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在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要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所谓“全面”,就是指有关志愿填报信息搜集的面要广,信息量要大;所谓“准确”,就是指搜集的信息要准确无误,最好来自省教育考试院和各院校的官方渠道,防止受骗上当。既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共性”信息,如招生计划、院校代码、专业选考科目、办学地点等,更要了解相关院校的“个性”信息,如院校各自的录取规则、新专业设置、单科成绩要求、体检要求、校内转专业或大类分流政策等。

选择学校与专业的关系

从近几年考生录取的实际情况看,能够实现“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的并不多,许多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陷入“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矛盾之中。那么,学校与专业,怎么选择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批次的院校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有可能上心目中的“心仪”大学,我们认为应该先选学校;如果高考成绩只能上一般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则应该考虑先选专业。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中,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高校都设置了较为宽松的转专业政策,进入学校后学生依然可以“曲线救国”。例如,浙财大为品学兼优或者发表论文、竞赛获奖等有某些特长的学生设置了3次转专业的机会。

志愿冲高与保底的关系

新录取方案“变中有稳”,三段划分比例大致与原先的三批上线考生比例保持一致,考生成绩位次的确定,基本延续了原有考生成绩名次的功能与作用。平行录取办法规定,根据考生成绩位次,实行专业(类)平行志愿1:1投档,同位次的按志愿顺序投档。对照三段线,参考省考试院和各高校公布的近三年高考投档线和相应名次、各专业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相应名次,结合考生当年成绩位次和相应选考科目总分一分一段表,每位考生都可以给自己划定一个大致的定位。传统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填报策略仍然适用,例如80个专业类志愿中,前20-30个左右的专业志愿可以冲一冲,中间30-40个左右的专业志愿要稳一稳,后20-30个左右的专业志愿要保一保,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承受程度的不同作调整。

专业热门与冷门的关系

所谓的“热门”与“冷门”是相对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过程,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国家的经济形势走向作科学判断。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各行各业对财经人才的强劲需求,相关专业需求量很大,毕业生今后就业前景看好。未来十大热门职业(理财规划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律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中西医师、管理咨询师),其中六个行业都属于财经类行业。以我校为例,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7%以上,60%以上在商务、金融、财会等行业工作,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列2016大学排薪酬行榜全国86位,浙江省属高校第一。

计划增减与集散的关系

按专业来招生,理论上说有将近24000个可选择?的志愿,尽管有80个志愿,从概率统计角度来说也不能保证避免发生“小年”现象。因志愿报考更加分散,考生在填报时应更关注招生计划的增减与集散这一关键信息,尤其是计划量变动较大、计划偏少的专业更加容易发生分数起伏的情况。一般省内高校的计划量比较大,又比较集中,相对会比较稳定。以我校为例,今年在浙投放计划2300余人,相比去年有较多增加,招生计划投放的专业又多集中在就业前景看好的重点专业,且单个专业计划量较大,最多专业计划达224人,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具体招生计划以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为准)。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如愿开启大学新生活!